久久亚洲精品一区二区电影_成人在线色视频_女s男m调教h文_舔胸动态图

首頁 > 行業 > 內容
光伏制造產業鏈瞄準內蒙古 超千億投資涌入
2022-09-22 08:00:00來源:證券時報電子報
分享到:


  證券時報記者 劉燦邦

  提起內蒙古,你首先會想到什么,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大草原,還是遍地的“黑金”?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問起當地人,他們更習慣用“羊煤土氣”來形容這片土地,特別是煤,去年,內蒙古自治區規模以上煤炭企業生產原煤10.4億噸,占全國的四分之一。

  在新一輪能源革命中,內蒙古正在經歷并見證從煤炭到新能源的大跨越,當地致力于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穩步助力踐行“雙碳”目標。

  去年以來,內蒙古成為越來越多的光伏制造企業投資首選地。從上游的通威股份、協鑫科技到中下游的隆基綠能、東方日升等企業,內蒙古的光伏制造產業正從集中在某一兩個環節拓展至全產業鏈協同布局,包括內蒙古在內的西部地區正在重塑中國光伏制造產業格局。

  據證券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去年至今,內蒙古新簽或已落地光伏制造項目總投資超過千億元;包頭、呼和浩特、鄂爾多斯等多個經濟強市在招引光伏項目的擂臺上同場競技。內蒙古光伏制造產業的投資浪潮也預示著國內相關產業鏈正大規模向西遷移,業內人士普遍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豐富的原材料資源、相對低廉的電價以及政策層面的不斷加持是內蒙古光伏產業崛起的關鍵。

  內蒙古多個經濟強市同場競技

  今年4月,TCL科技與協鑫集團等簽署合作框架協議;8月25日,雙方合作的呼和浩特1萬噸電子級多晶硅暨10萬噸顆粒硅項目舉行開工儀式,從簽約到開工僅僅過去四個多月。用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的話來說,該項目“以最快速度取得備案、安評、能評、環評等手續,創下協鑫投資歷史上審批手續最快的多項紀錄”。

  證券時報記者參與了呼和浩特項目開工儀式,在項目現場,記者看到原有舊廠房拆除工作已基本完成,土地平整,10余臺整裝待發的挖掘機以及數臺大型塔吊機械并排排列,接下來將進入廠房建設階段。從項目公示看,10萬噸顆粒硅項目將于明年四季度實現首套2萬噸/年設備投產,到2024年3月,10萬噸產能將全部投產。

  值得一提的是,與呼和浩特項目一路之隔的就是TCL中環內蒙古生產基地,截至目前,TCL中環已先后在內蒙古建設了五期光伏硅片、兩期半導體硅片項目;未來,上述顆粒硅項目建成后,將直接向中環供應原料,分處于產業鏈上下游的兩家企業將實現無縫銜接。

  呼和浩特是內蒙古招引光伏制造產業的一個縮影,臨近的包頭市也毫不示弱,從呼和浩特站搭乘高鐵前往包頭東站最快只需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

  呼和浩特到包頭途徑包頭市下轄的土默特右旗,內蒙古新特硅材料有限公司坐落于此;在大力發展光伏制造業的背景下,包頭市下轄的多個縣、區、旗都招引落地了不少上下游項目,涉及固陽縣、青山區、稀土高新區、達茂旗等,其中,青山區又是包頭光伏制造產業重鎮,從包頭東站一路向北,驅車半個多小時就能達到位于青山區的包頭裝備制造產業園。

  裝備制造產業園區囊括了阿特斯、晶澳、弘元新材等多家企業。在包頭阿特斯廠區,記者看到,除了已建成的生產設施以外,還有一處大型廠房正在施工。公示牌顯示,該廠區包括多晶車間、多晶鑄錠車間、氬氣站以及兩個1GW生產車間等,并且還預留了兩個車間位置。

  從包頭阿特斯廠區走出不遠,有一間掛有中利騰暉標識的大型廠房,中利騰暉是中利集團旗下光伏制造子公司。然而,這間廠房并不像其他企業一樣有著森嚴的守衛,廠房內也只是零零散散地擺放著一些鋼材,這里似乎是已經被一家名為“世紀裝備”的企業接管。

  沿著主干道繼續向北,很快就能看到名為湖南省鑫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晶源新材料(內蒙古)有限公司年產1000噸碳/碳復合材料生產和研發基地(一期)的建設項目,現場施工牌顯示該項目建設工期為558個日歷日。據悉,碳/碳復合材料是拉晶過程中的關鍵耗材。

  記者路過晶澳廠區門口時剛好是下班時間,員工紛紛走出廠區。晶澳是較早進入包頭的光伏企業,至今已有5年,包頭基地主要生產單晶硅片,目前包頭晶澳正在建設三期項目,將建設20GW拉晶、切片項目。從晶澳科技披露的可轉債發行預案看,該項目投資總額58億元,擬使用募集資金27億元。

  裝備制造產業園區內還有一家近年來大放異彩的企業——上機數控旗下的弘元新材,弘元新材不僅修建了人才公寓,這里還設有“弘元廠區”公交站。上機數控于2019年開始業務轉型,已先后建成三期硅片項目,實際產能可達到30GW,正計劃在包頭再新建40GW硅片產能。

  兩年內涌入超千億資本

  從時間線來看,內蒙古受到越來越多光伏企業青睞是從2021年前后開始的。去年2月,特變電工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與包頭市政府、土默特右旗政府簽署框架協議,將建設年產20萬噸高純多晶硅及配套20萬噸工業硅和新能源電站開發項目。其中,一期建設10萬噸多晶硅,二期投資建設10萬噸高純多晶硅、20萬噸工業硅項目。

  隨后,一期10萬噸多晶硅項目總投資明確為88億元,實施主體正是上述內蒙古新特硅材料有限公司,為此,新特能源啟動了再融資作為項目資本金,并為項目主體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晶科能源和晶澳科技。據悉,該項目正式成功達產之日最晚不晚于明年6月。

  去年11月,特變電工還與包頭市達茂旗政府簽署了投資合作框架協議,擬建設年產40萬噸高純工業硅和50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其中,高純工業硅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建設20萬噸/年高純工業硅,擬投資30億元;二期建設20萬噸/年高純工業硅。

  新特能源是硅料龍頭之一,選擇在內蒙古建設生產基地的硅料龍頭還有通威股份和協鑫科技。不久前,通威股份宣布計劃擴建40萬噸高純晶硅及配套項目,其中20萬噸將落地包頭市昆都倉區,總投資約140億元,預計于2024年內竣工投產。隨著今年6月底包頭二期5萬噸項目順利點火,通威股份在內蒙古的硅料產能已達到8萬噸。

  協鑫科技在內蒙古同樣是多點布局,除了剛剛開工不久的呼和浩特項目,公司還在包頭與上機數控等合資建設30萬噸顆粒硅項目,其中,首期產能10萬噸。記者了解到,在呼和浩特顆粒硅項目開工儀式結束后,朱共山就帶領協鑫團隊趕赴包頭、烏海與當地政府洽談。今年5月,烏海市政府與協鑫集團等簽約,計劃的合作項目包括顆粒硅、零碳產業園等。

  下游環節,上機數控不僅將內蒙古作為光伏業務的主要基地,而且在全產業鏈布局上展示出了更大的野心。除了合資顆粒硅項目,今年2月,公司與包頭市固陽縣簽約,擬投資118億元建設年產15萬噸高純工業硅及10萬噸高純晶硅生產項目。

  去年12月,東方日升與包頭市、固陽縣簽約,投資內容涉及年產20萬噸金屬硅+15萬噸高純硅+10GW N型高效拉晶+3GW組件,以及3.5GW光伏電站項目+1.6GW風電電站項目+儲能項目,項目總投資初步預計為446.5億元。

  與上機數控總部同在無錫的雙良節能于2021年初開始拓展光伏制造業務,也將生產基地選在內蒙古。公司計劃在包頭市稀土高新區分兩期建設共40GW單晶硅項目,其中,一期項目總投資70億元,建成后可實現年產20GW拉晶、切片。

  目前,雙良節能已啟動二期20GW項目的投資建設規劃,總投資62億元。除此以外,公司還計劃在包頭投資50億元建設20GW高效光伏組件項目,再新建50GW大尺寸單晶硅拉晶項目也在構想中。

  相比于上述老牌企業,一些初出茅廬或跨界轉型企業也將投資地選在內蒙古。今年7月,雅博股份宣布,擬投資35億元建設巴彥淖爾市HJT綠色零碳產業園,其中包括年產5GW異質結光伏組件項目等。8月,億晶光電前實控人荀建華旗下的華耀光電與呼和浩特經開區管委會簽約,將建設10GW光伏N型電池片生產項目,該公司在呼和浩特還布局有硅片產能。

  資源、能源富集與產業鏈抱團

  TrendForce集邦咨詢分析師王健在接受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政策角度看,在“雙碳”目標約束下,地方政府更加重視光伏產業鏈的發展規劃,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文件,鼓勵區域內多晶硅、單晶硅企業延伸產業鏈條,發展下游電池片、組件環節,促進產業鏈的一體化發展。

  記者注意到,今年6月,內蒙古印發了《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在“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條目下明確提到,推動光伏晶硅材料生產向硅片、電池、組件等產業鏈下游產品延伸,提升光伏材料產業競爭力。

  呼和浩特今年啟動實施“六大產業集群”三年行動計劃,目標包括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2個、千億級工業園區3個。中環產業園正是呼和浩特培育六大產業集群的項目之一,TCL中環總經理沈浩平表示,打造千億級產業城,助力呼和浩特建設中國“硅谷”。

  今年以來,包頭市編制出臺了《包頭市光伏裝備制造業發展三年行動》等一系列規劃。包頭市長張銳在7月的一場會議上提出:“我們快馬加鞭招引各類項目,2021年引進實施新能源裝備制造項目44個,今年實施項目83個,風電、光伏產業已形成全產業鏈發展態勢。”

  在內蒙古光伏熱潮下,企業抱團以及上下游綁定的趨勢愈發明顯。2021年初,率先進入的多為工業硅、多晶硅企業,隨著原料供應獲得保障,下游硅片、電池、組件廠商紛至沓來;隨之而來的還有各種輔材、耗材企業,涉及碳/碳復合材料、光伏玻璃等,特別是光伏玻璃,旗濱集團、福萊特等均已與內蒙古當地進行了接洽。

  記者注意到,在硅料、硅片環節,這種綁定尤為牢固。晶澳科技通過入股內蒙新特獲得了多晶硅優先采購權,同時,包頭晶澳正擴建三期20GW單晶硅項目。記者從協鑫集團獲悉,未來,呼和浩特顆粒硅項目建成后還會修建直通中環內蒙古廠區的輸料通道,實現無縫銜接。

  內蒙古成為光伏制造產業投資沃土還得益于其能源、資源優勢。王健認為,在電力方面,內蒙古除了電價便宜之外,還擁有綠電布局,能夠提升光伏產品未來的出口競爭力,滿足歐洲等地對碳排放的溯源要求。

  的確,有競爭力的電價已經成為光伏企業投資布局的關鍵考量因素,特別是在硅料生產與單晶拉棒環節,電費是成本的主要構成。今年初,隆基綠能宣布不再享受云南優惠電價,公司便將產業鏈大規模遷往內蒙古,計劃在鄂爾多斯市建設年產46GW單晶硅棒和切片、30GW高效單晶電池及5GW高效光伏組件項目,總投資超過260億元。

  “在資源方面,對于光伏制造商來說,資源優勢是其布局選址的關鍵,內蒙古不僅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而且還是國家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前沿,將生產基地布局在此,既靠近上游硅料的原材料,又與終端市場緊密相連,能大大降低運輸成本。”王健說。

  在宣布包頭20萬噸多晶硅項目規劃時,通威股份提到,包頭市風光清潔能源資源豐富、電量富足,晶硅光伏產業發展速度位居全國前列,具備繼續發展高純晶硅等綠色能源項目產業鏈的先決條件。雅博股份與巴彥淖爾的簽約還涉及硅礦研產采選一體化合作,當地政府將爭取高質量硅原料穩價穩量供應,并協調高質量的硅礦采選和開發權。

  產業鏈西移需關注消納問題

  大批光伏制造產業涌入內蒙古宣告了一個既成事實——光伏制造產業鏈正大規模向西遷移,從廣義角度講,這里的西部包括內蒙古,也包括甘肅、山西、云南、青海等省份,眾多西部地區正在享受光伏制造產業鏈西遷的紅利。

  “近幾年,內蒙古等地成為光伏投資新沃土。”王健認為,光伏制造企業向西部遷移是利用產業鏈配套優勢,深化產業鏈上下游協同。他指出,與東部地區相比,西部地區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是上游光伏硅材料的重要生產基地,隨著地方政府產業支持政策的推動以及產業鏈配套優勢的凸顯,中下游企業落戶的意愿大大提升,光伏制造產業鏈西移的趨勢愈發顯著。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在接受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采訪時表示,上下游綁定是提升區域產業鏈競爭力的重要途經,只有通過產業鏈綁定,才能降低產業鏈成本,對于內蒙古而言,區域內既有資源也有便宜的能源做支撐,優勢更明顯、競爭力會更強。

  林伯強指出,包括內蒙古在內的西部地區在招引光伏制造產業上下了很大功夫,“針對光伏上游制造產業,政府通過提供低廉電價等一系列地方性政策支持企業進駐,大力招商見到了實效。”不過,林伯強也提示,應關注政策的可持續性問題,有些政策可能僅存在于特定時期、特定階段。

  正如林伯強所言,內蒙古光伏制造產業存量、增量項目正面臨優惠電價取消的新情況。8月30日,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發布通知,取消蒙西電網戰略性產業優惠電價政策以及蒙東電網大工業用電倒階梯輸配電價政策,該通知自9月1日起開始執行。

  記者了解到,內蒙古此前曾發布多項優惠電價政策。例如,2018年初,自治區發改委發布《關于蒙西電網輸配電價執行有關事宜的通知》,工業用戶規模越大,實際用電成本越低。

  華西證券指出,內蒙古取消優惠電價政策勢必會對高耗電企業帶來成本壓力,特別是上游硅料、硅棒/硅片環節,電價對于企業生產成本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電價上漲對當地光伏產業鏈成本影響不可小覷。取消電價優惠,將推動光伏上游產業鏈成本上漲。”

  數據顯示,目前,內蒙古的硅料總產能約占國內總產能的27%,硅片總產能約占國內總產能的20%。硅料生產作為高載能產業,電力成本占多晶硅生產成本30%以上,用電需求較大;另外,電費占硅片全工序加工成本比例為15%左右。

  當下的內蒙古光伏產業正迎來大變局時代,既有傳統能源向新能源轉型的大背景,又有大基地建設提速、優惠電價取消等“技術細節”。林伯強強調,內蒙古光伏產業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消納,既包括光伏發電的消納,也包括光伏制造產品的消納。

  “過去,以內蒙古為代表的三北地區新能源外送、消納問題一直存在,可以預料,未來相當一部分風電、光伏新能源電力將從內蒙古等資源富集區輸送而來,政府部門也將著力解決電源與負荷不統一的問題;大規模資本、產能涌入光伏制造領域的情況下,內蒙古應借助大基地建設等有利因素做好本地消納,防止出現產能過剩等問題。”林伯強說。

中方信富公眾號
更多資訊關注
中方信富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