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卯兔年來臨之際,A股送出大禮包:截至1月19日2023年以來北上資金凈買入超千億,達1032.75億元,超過2022年全年水平。相應地,2023年以來地產、金融、半導體、消費等板塊的演繹,逐一遵循著“困境反轉”邏輯展開,華夏、南方、博時、銀華、國投瑞銀、創金合信等公募還給出了最新預判。
相關公募預判認為,反轉行情與反彈行情并不同,本輪的“困境反轉”有著政策支持、價格利潤、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支撐。在這些因素支撐下,2023年上半年市場望迎來普漲行情。
敏銳的基金經理發現,近期資金回補空間最大的是食品飲料、醫藥、家電、電子、電新等行業。他們認為,一旦經濟復蘇得以確認,成長板塊機會將再度來臨。特別是,在產品大周期疊加“國產化”趨勢下,多家公募對信創和半導體等方向寄予厚望。并且,景氣度逆勢提升、逼近周期底部的消費類品種等三類半導體細分賽道,也逐步浮現。
“2023年行情最大關鍵詞就是‘困境反轉’”
“困境反轉”的核心底層邏輯,是疫情防控優化之下的宏觀經濟持續復蘇。
如國投瑞銀總經理王彥杰所言,國內經濟隨著疫情政策的調整,2023年復蘇預期已經成為市場共識,經濟活動逐步恢復正常,市場對內需動能的恢復,或有幅度與時間點預期的不同,但方向大概率是可以確定的。“從2023年經濟增長的角度來看,中國無疑將扮演全球復蘇的重要角色,國際資金對中國市場的配置,也將重拾信心。建議投資者在經濟復蘇的步伐中,逐步增加風險性資產的投資比重,境內外股票市場有機會在步入第二季時同步回升。”
“最近A股和港股表現比市場預期的強,從交易量和資金的變化來看,短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在中國和海外的基本面趨勢對比下,資金階段性流入中國股市。”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表示,近期內需的修復從地鐵客運量、餐飲、酒店、航班、鐵路客運量方面都能看到環比的改善,整體修復幅度到疫情前七成左右。短期來說,外資持續流入是造成市場維持暖意的主要因素。
國投瑞銀基金基金投資部總經理桑俊表示,與過去一年不同,盡管全球經濟存在衰退壓力,但是以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體相對占優。美國通脹見頂回落之后,流動性再度大幅收縮的可能性已經下降。從IMF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來看,以中國為首的亞洲新興經濟體有望成為全球經濟中為數不多的亮點。在歷經重重艱難險阻之后,新的一年,中國經濟將在短暫的寒冬之后重迎春回大地,邁出堅定的復蘇步伐,拾階而上。
“2023年市場行情最大的關鍵詞就是‘困境反轉’。”銀華基金量化投資部基金經理王帥說,由于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依舊繁重,不少上市公司的業績預告也相對保守。然而,值得慶幸的是,前期伴隨的是縮量回撤,縮量過程中會逐漸消化空頭力量。當前的縮量持續時間越長,后面反彈的力度大概率就越高。
當下市場勝率高賠率高,上半年可能是普漲行情
然而王帥說到,尋求“困境反轉”行業實操起來比較難,因為當一個行業處于“困境”的時候,反彈相對容易,反轉則需要很多因素支持,尤其是政策支持、價格利潤、需求等因素。
王帥認為隨著新冠被并入到“乙類乙管”,全國各地在這個冬季勢必要經歷一輪感染高峰,但風雨過后是彩虹。在經歷短痛之后,明年不論是消費還是工業生產,都有望看到需求端的改善。利潤方面,A股公司業績同比改善最好的可能是2023年二季度,不排除市場會提前反應,所以當前在資金有限的前提下市場縮量成交,可能繼續消化一部分空頭力量。而2023年中,不論是二三季度的單季GDP,還是上市公司二季報同比,大概都存在明顯的抬升預期。
甚至,在多方面看多因素支持下,基金經理還看到了普漲行情的可能性。比如,華夏基金的基金經理周克平直言,當前A股行情處于價值股率先企穩、成長股或將開啟見底反轉的階段,2023年上半年市場有可能是普漲行情。
周克平說,從當前中美所處的經濟金融周期可以發現,當前市場處于價值股率先企穩、成長股或將開啟見底反轉的階段。總的來說,當下處于一個3-5年周期中難得的高勝率高賠率階段。2023年上半年有可能是普漲行情,之后高質量發展的經濟結構轉型方向可能會跑贏,指數上代表高質量發展的科創板和低位的港股,可能會有一定超額收益。
從市場行情來看,2023年以來A股的“困境反轉”演繹先后在地產、金融、消費、半導體等領域演繹。以半導體為例,龍頭股韋爾股份和卓勝微先后發布業績下滑預告,但次日股價均逆勢上漲。
華夏基金的基金經理廉趙峰表示,在經濟復蘇的不同階段,不同板塊表現會有優先順序,2023年可能是一個逐步輪動的市場風格,從偏價值的板塊逐步過渡到成長板塊,但是成長板塊需要在細分行業里去找機會。“進入到1月份后,未來一段時間如果經濟復蘇確認,可能成長板塊的機會又會再度來臨。因為從機構投資者或者股票市場反應的角度來看,更看好的是長期成長的機會。”
“2023年是信創行業起步之年”
遵循外資持續流入和“困境反轉”思路,公募正在展開一輪新布局。
魏鳳春認為,外資長線資金在陸續回流經濟強相關板塊,中國經濟在2023年的比較優勢將持續獲得驗證。由于當前外資仍是A股重要的資金增量,機構跟隨外資配置方向是大概率事件。后續更看好成長板塊的修復速度和空間,可逐步關注超跌以及長期安全主線的行業。“我們統計了外資近期長線資金行業持倉與巔峰時期持倉的差異,數據表明,回補空間最大的是食品飲料、醫藥、家電、電子、電新等行業。”
銀華基金的基金經理蘇靜然認為,2023年以高端制造、硬科技為代表的科技成長方向或將有比較亮眼的表現。不管是大安全方向相關,還是順周期方向相關的帶有消費屬性的需求,這些投資機會都可能會在2023年有亮眼的表現。未來3年,不管是酒類飲料,還是餐飲、食品、服飾、商業,都會隨著疫情消散和經濟復蘇得以修復,最終都有望在上市公司業績中有所表現從而帶來收益。
中信建投基金表示,目前看好新能源、軍工、貴金屬、信創、半導體等方向,投資性價比仍舊突出,短期回調不改長期趨勢,靜待市場估值切換行情展開。其次,在經濟有效企穩之前,逆周期方向仍有發力空間,貨幣、財政發力可期。疫情修復鏈條方面,推薦關注可選消費方向的機場、免稅、酒店、旅游、白酒、食品。操作上建議采取配置策略為主、交易策略為輔的方式為宜,同時需要做好倉位管理。
“2023年是信創行業起步之年,投資機遇將會較為顯著。”博時基金權益投資四部投資總監助理兼基金經理肖瑞瑾預計,2023年的A股市場將呈現出成長風格,投資主線將集中在科技板塊,投資機會在于數字經濟、信創、半導體、儲能、國防軍工等方向。“信創實現的次序將是從下到上的,首先需要底層芯片國產化,之后是硬件系統、基礎軟件的國產化和應用軟件的國產化,最后是上層的生態體系國產化。”
按照不同景氣周期布局半導體
需要指出的是,信創的投資邏輯和目前已表現出“困境反轉”的半導體,有著內在一致性。
如肖瑞瑾所言,投資信創與投資芯片沒有明顯異同。核心是要把信創四個層面的邏輯遞進關系搞清楚,重點在信創第一層,也就是“芯片國產化”,需要解決CPU等芯片卡脖子的問題。
第二層,肖瑞瑾認為是基礎軟件國產化,包括服務器和個人電腦的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等。當基礎軟件更換后,就是第三層應用軟件的國產化,包括要辦公軟件和郵箱系統的替換。此外還有很多行業垂直應用的國產化,比如金融系統、財務稅務系統都要做很多特殊應用場景的軟件替換。“第二和第三層的國產化當下剛開始,第四個環節就是生態構建,這還有很長的路要去走,目前還沒有看到國內出現的可以和外資抗衡的生態體系,但這是一個終局,我們遲早會完成國產生態體系的建立。”
此外,南方信息創新基金經理鄭曉曦是從周期角度看待半導體投資邏輯,認為新的10年產品大周期正在開啟。“從產品大周期角度看,目前許多產品含硅量不斷提升,對半導體需求擴大。以過去20年智能手機為例,在半導體中需求占比從1998年的8%起始,提升到2022的36%,同樣以電動車和新能源為代表的新應用,很可能復制手機的成長路徑,開創新的10年產品大周期。”鄭曉曦說。
從中短周期角度看,鄭曉曦認為近期半導體價格松動,庫存減少,預計即將觸底,觸底后可能迎來回升。她具體分析到,半導體是工業的上游,具有幾十個細分子行業。可以歸納為三類資產,按照不同的景氣周期進行投資決策:
一是重點加倉景氣度將會逆勢提升的賽道。這一賽道的核心邏輯為國產替代。2022年下半年,國家提出要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半導體作為科技產業的底層技術,在國際地緣政治因素愈加重要的時代實現自主可控更為關鍵,因此預計半導體設備、零部件、材料、部分高端芯片將迎來加速替代。
二是在近期的市場回調中,加倉股價處于相對低位的高景氣賽道。鄭曉曦說到,根據Gartner(全球權威IT研究公司)的測算,2021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5835億美金,同比增長25.2%,并且預計2020-2025年,電動車的需求復合增速高達16.3%,存儲、工業、軍工、航空航天都高于10%的增長。因此,我們可以關注這類半導體投資機會:汽車芯片、高性能服務器芯片、功率半導體(用于風光發電及儲能)、工業/航空航天/軍工的芯片需求。
三是消費類半導體逼近周期底部,可于上半年擇機布局。消費類半導體下游包括手機、電腦、物聯網等產品,目前占全球半導體需求的40%。根據封測廠產能變化等指標,2023年第一或第二季度有望進入左側布局的第一個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