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統籌好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和穩定發展,進一步落實一攬子化債方案,妥善化解存量債務風險、嚴防新增債務風險。
近期,各地出臺的化債方案涌現出一些新提法、新思路。業內專家認為,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需要“長短結合”,對轉型和化債作出并行安排,在“救急”的同時也要盡早實現“自我造血”。
地方化債措施陸續落地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對地方政府債務問題進行回應。據藍佛安介紹,2023年,經過各方協同努力,地方債務風險得到整體緩解,目前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去年底,已有多個省份制定了“1+N”化債方案,即在化債總方案的基礎上形成多個子方案。各地強調,2024年將嚴格執行“一地一策、一企一策、一債一策”化債方式、制定“1+N+X”化債方案體系以及爭取中央化債政策支持等。
以貴州為例,該省2023年制定實施一攬子化債方案,多措并舉推進債務化解工作,積極爭取中央財政、金融支持緩釋債務風險,全省債務、金融風險得到有效管控。江西出臺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1+9”方案,是保持全國唯一債券零違約省份。甘肅制定實施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1+10”方案,2023年疏解融資平臺債務1048.4億元。
近日,多地披露2023年的化債工作取得進展。天津2023年制定實施“1+10”全口徑債務化解工作方案,全面完成年度化債任務。青海通過增收節支、盤活資產、調整專項債券用途、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等渠道,圓滿完成全年化債任務。廣西全力防范化解財政風險,法定債務不出任何風險,存量隱性債務余額較2018年大幅降低,重點地區債務不“爆雷”。
今年地方化債的新目標隨之得到細化。浙江溫州宣布今年要全面完成6%及以上高息債務置換、繼續抓好高利率融資置換工作。河南將嚴格落實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實施方案以及“1+6”化債方案,嚴防重點領域“爆雷”。云南2024年要全力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嚴格落實既定化債舉措,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加大盤活資產資源力度,騰出更多資金用于化債。
因地制宜選擇化債方式
業內人士分析稱,就具體的化債方式來看,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爭取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債務展期能夠在眼下“救急”。盤活存量資產、設立化債基金、加速城投平臺整合與市場化轉型則能從中長期實現“自我造血”。
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是較為主流的方式。貴州擬于3月18日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215.62億元。這是貴州自2023年10月以來第6次,2024年第2次披露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已發行及擬發行規模合計2804.01億元。據統計,截至2024年3月12日,共有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累計公告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14627.14億元,發行集中在西部地區。
與金融機構協商債務展期置換,能夠集中區域金融資源化解債務。金融監管部門力促金融機構配合地方化債,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黨委3月13日召開擴大會議,強調配合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指導銀行保險機構按照市場化方式開展債務重組、置換。
設立化債基金也是可選項。例如甘肅財政將出資10億元,設立首期50億元的省級應急周轉金,通過“過橋”方式緩釋到期債務風險。陜西省財政廳宣布設立債務風險化解儲備金,撬動更多金融資源參與化債,探索出一條“政府+市場”協同化債的新路子。
為了加快化債進程,各地也在探索新思路。例如貴州近期發行城投債出現首例“統借統還”,即同一區域內,由一家城投平臺發債,用來償還另一家平臺的債務。湖南湘潭將按照“非標債務標準化、隱性債務顯性化、全口徑債務低息化”的策略,推動化債工作迎來拐點。
華福證券固收分析師李清荷認為,各地經濟財政實力、資源稟賦有所不同,需因地制宜選擇更為積極有效的化債方式,以順利完成化債目標。例如東部地區的綜合財力、金融和國有資源普遍相對豐富,可主要通過城投企業市場化轉型升級,加強造血功能,實現自負盈虧。一些債務負擔較重的省市,應充分協調金融和國有資源,尋求債務的持續化解。
在高質量發展中逐步化債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健全風險防控長效機制。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完善全口徑地方債務監測監管體系,分類推進地方融資平臺轉型。
藍佛安介紹,下一步將在高質量發展中逐步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包括加強地方政府法定債務管理、進一步推動一攬子化債方案落地見效、嚴格違規違法舉債問題監督問責、著力構建防范化解隱性債務風險長效機制四大工作部署。
結合各地近期的表態來看,債務風險防控長效機制正在部署。例如甘肅將全面落實化債方案,建立全口徑地方債務監測監管體系。重慶將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長效機制,加強常態化債務風險監測預警,持續優化政府債務結構,降低全市綜合債務率。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認為,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需要“長短結合”,短期要嚴控新增,化解存量風險,優化債務期限結構,降低債務成本;長期則要推動財稅體制改革,加快城投公司轉型。
在聯合資信公用評級部技術總監周馗看來,城投企業和地方政府需要跟金融機構加強溝通與協調,探索合理債務處置空間,提高風險意識。地方要探索資產盤活和拓展融資渠道的做法,轉型和化債并行,進一步提高國有企業的運行效率和融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