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亚洲精品一区二区电影_成人在线色视频_女s男m调教h文_舔胸动态图

首頁 > 股票 > 內容
【深度】ST類股票最新“畫像”!
2022-08-25 12:58:18來源:證券時報
分享到:

         點藍字關注,不迷路~


最近兩年,A股市場ST類股票似乎又再次迎來“高光時刻”,整體走勢明顯強于同期大盤,相當數量的ST類股票連續走強。

ST類股票在歷史上幾經沉浮,曾幾何時,一度遭到強力爆炒,頻頻上演“烏雞變鳳凰”的戲碼,但一段時間內,又一度泥沙俱下,集體遭遇“用腳投票”的窘境。

有專家認為,此番ST類股票再次連續走強,有著多方面深層次的原因,需要理性看待。此外,專家們還提醒,仍需留意ST類股票自身的風險,不可重蹈以往盲目炒作ST類股票造成重大損失的老路。


ST類股票連續走強 走勢明顯強于大盤

最近兩年來,A股市場ST類股票(注:為表述方便,本文中所稱ST類股票含*ST股和ST股,下同)連續走強,走勢明顯強于同期大盤。

行情數據顯示,自2021年一季度開始,ST類股票總體持續上漲,萬得(Wind)編制的ST板塊指數漲至2021年年底的近2000點,近乎翻倍,其后一度有所回調,至今年5月份跌至1300多點。不過,從今年5月份開始,指數開啟新一輪升勢,目前重新漲至超過1700點。



對比主要市場指數來看,上證指數2021年以來累計下跌7.42%,深證成指2021年以來累計下跌16.41%,而同期萬得編制的ST板塊指數則逆勢上漲,累計漲幅高達46.24%。今年5月份以來,ST類股票在經歷短暫修整后重啟漲勢,期間萬得編制的ST板塊指數累計漲幅達24.71%,也明顯超過同期上證指數5.52%的漲幅和深證成指9.75%的漲幅。

具體來看,目前142只ST類股票中,有16只股票2021年以來股價翻倍,其中ST實達、ST澄星、ST眾泰、*ST天成等股票漲幅甚至達到200%或以上。

以期間漲勢最為凌厲的ST實達為例,自2021年以來,公司股票價格累計漲幅接近900%。

ST類股票在歷史上也是起起落落,幾經沉浮。曾幾何時,ST類股票一度遭到強力爆炒,身上具備的殼資源價值,以及各種似有似無的概念,都成為市場炒作的理由,以致于頻頻上演“烏雞變鳳凰”的戲碼;但在2017年至2020年間,ST類股票又迎來至暗時刻,一度泥沙俱下,集體遭遇“用腳投票”的窘境,不少ST類股票期間跌幅動輒達到90%以上。


ST類股票最新“畫像”如何?

A股市場的ST制度早已有之,伴隨著制度的變革和市場環境的變化,如今的ST制度有其自身的特色。

根據目前交易所相關規定,當前上市公司風險警示分為兩種,分別為退市風險警示和其他風險警示。上市公司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在公司股票簡稱前冠以“*ST”字樣,這類風險警示多是虧損等財務方面的原因;上市公司股票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的,在公司股票簡稱前冠以“ST”字樣,這類風險警示多是違規占資、違規擔保等公司治理的原因。

在經歷制度的變革和市場的洗禮后,如今的ST類股票群體最新面貌如何?

根據記者的統計,目前A股全市場ST類股票共142只,占到全部A股總數的約3%。其中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股票(*ST股)有59只,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的股票(ST股)有83只。這里可以看出,目前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的股票(ST股)其實更多一些。



按照上市板來劃分,上述ST類股票中,主板股票119只,創業板股票21只,科創板股票則僅2只,表明當前ST類股票仍以主板股票和創業板股票為主。

從行業分布來看,目前的ST類股票廣泛分布于各個行業。按照中信一級行業劃分,醫藥行業ST類股票最多,達到11只;計算機、基礎化工、商貿零售、機械等行業的ST類股票也較多。

從市值規模來看,當前ST類股票市值多數較小,約九成的ST類股票市值不足百億元,其中八成ST類股票市值不足50億元。不過,仍有少數股票市值超過百億元。這其中,其他風險警示股票(ST股)相較于退市風險警示股票(*ST股)市值一般相對較大。

從財務狀況來看,上述142家公司中,約半數公司2021年度營業收入不足5億元,其中10家公司2021年度營業收入不足1億元。然而,這里面仍有不少營收超過百億元的公司。比如,ST易購2021年度營收甚至超過千億元,達到1389.04億元,ST海航、ST冠福、ST龍凈、ST中利、ST奧馬2021年度營業收入也超過百億元;盈利能力情況方面,108家公司2021年度歸母凈利潤為虧損狀態,其中26家公司虧損額超過10億元。

需要說明的是,ST類股票群體成員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動態變化中,目前看起來很好的上市公司,未來有可能被實施風險警示;當前的風險警示公司,未來有可能解除風險情形,從而摘星脫帽,甚至不排除脫胎換骨。


ST類股票行情為何回暖?

ST類股票群體的冷暖,與近年來A股市場的制度變革,以及市場環境的變化息息相關。

過去一些年,退市制度方面的一些漏洞正逐漸補上,相應威力逐漸顯現,退市股數量由此大幅增加。不少退市股動輒暴跌90%以上的場景,令不少投資者切實感受到相關風險的存在,這種退市股風險的集中快速釋放也很快傳導至ST類股票身上。這里面的原因是,一些退市公司在退市過程中需要經歷風險警示階段,這意味著,ST類股票面臨的退市風險比其他群體要大得多,大量退市股的暴跌因此直接帶動不少ST類股票連續下跌。另一方面,A股市場對重組、借殼等方面的制度和監管逐漸完善,借此炒作的機會明顯變小。對照這段時間的行情來看,萬得編制的ST板塊指數在2017年至2020年間呈現連續下跌的態勢,一度從接近3000點跌至1000點出頭,期間最大跌幅近2/3。這段時間ST類股票的泥沙俱下,是此后部分ST股股價連續修復的一個歷史背景。

資深市場人士桂浩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最近ST類股票表現較好,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目前ST類股票被實施風險警示,很多是因為非業績原因,比如因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等方面出現一些問題,一旦相關問題得到整改,“脫帽”就成為可能。

另一方面,雖然目前總體經濟形勢比較嚴峻,但對于部分ST類公司來說,若能及時轉型,獲得發展的機會仍然存在。近些年市場從較多關注業績和核心資產,開始轉向專精特新和賽道品種,這種變化下,一些小市值ST類品種一旦具備相關題材,就容易獲得市場炒作機會。

回到上市公司本身,記者發現,隨著注冊制深入推進,退市制度不斷完善,殼資源價值下降。但這并不代表ST類股票公司本身一文不值。事實上,如果上市公司只是短暫出現經營困難,當公司主營業務恢復正常,財務指標改善后,估值回升就可能發生,這需要投資者仔細甄別。

例如,國際醫學今年年初由于深陷“孕婦流產”事件,公司股票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變更為“ST國醫”,股價在“戴帽”前后出現大跌。但需要注意的是,當時,ST國醫旗下兩家子公司西安高新醫院和西安國際醫學中心分別被責令“停業整頓3個月,期滿整改合格后重新開診”。

今年4月中旬,停業整頓期滿且整改合格,國際醫學旗下的西安高新醫院、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在4月13日恢復正常診療工作,公司股票自4月18日起撤銷股票其他風險警示,公司股價自此持續震蕩回升,目前基本上已恢復至年初大跌前的水平。

另外,記者梳理近幾年來ST類股票的表現發現,在“炒殼”已進入窮途末路的背景下,連續漲停或漲幅居前的ST類股票,股價飆漲背后,多與市場熱點有些“沾邊”。

近段時間,A股上市公司跨界并購熱潮再起,但從并購標的看,與此前偏好白酒、游戲等行業不同,新能源領域和高端制造領域等成為上市公司并購新方向。部分ST類股票借著新能源并購熱潮,股價大幅走高。

比如近期漲幅較大的*ST園城、*ST未來等,均因跨界新能源股價被熱炒。今年5月9日晚,*ST園城公告顯示,公司擬增資取得江西科宇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51%的股權,后者主要從事新能源電池系統的研發、生產及銷售。6月20日晚,*ST園城又公告稱,擬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江西瑞宇鋰能有限公司,跨界進軍新能源領域。5月份以來,*ST園城股價接連走高,累計漲幅超80%。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涉足新能源之前,*ST園城還先后與津彤源、圣窖酒業、浙江元集等多家企業傳出“并購緋聞”,欲涉足領域包含危廢處置、白酒、新材料等。不過,最終全部“告吹”。

無獨有偶,*ST未來也因跨界新能源,股價大漲,甚至逼近歷史新高。日前,*ST未來公告,公司擬通過自有資金和自籌資金以不超過38.5億元收購瑞福鋰業70%股權及新疆東力70%股權。瑞福鋰業主要從事電池級碳酸鋰等產品的生產與銷售,新疆東力主營業務為鋰礦石的開采。7月低點以來,公司股價累計漲幅超過100%。


ST類股票背后的機構調研身影

ST類股票普遍具有市值小、業績差、風險高等特征,個人投資者參與ST股票投資需要簽訂風險揭示書后才能進行交易,公募、私募等投資機構雖然也可以參與ST股票交易,但是為了保障基金的收益率以及基金份額持有人的利益,一般情況下,很少重倉買入ST股票。

險資作為A股市場主要機構投資者之一,此前,銀保監會已明確規定,不得買入被交易所實行“特別處理”、“警示存在終止上市風險的特別處理”的股票。

但記者梳理機構的調研情況發現,在投資規定約束下,機構對行業影響力較大、或者資產優質但只是遇到短暫經營困難的公司調研熱度仍然較高。

例如,國際醫學今年年初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后,當時,包括中銀基金、廣發基金、中信保誠等多家基金公司下調國際醫學估值。雖然3個月停業會對公司短期經營業績造成較大損失,但從資產角度而言,公司仍然具備經營資質,整頓期滿后將會繼續開業。

隨后,國際醫學公布的調研信息顯示,易方達基金張坤、張清華,中歐基金葛蘭,廣發基金吳興武,交銀施羅德基金楊帥等多位明星基金經理參與了調研。此外,高毅資產、拾貝投資、源樂晟資產、保銀投資等多家百億私募機構的投研人士也參與了此次電話會議。

當時,參與調研的機構關注的主要是,停診3個月的影響,是否會因業績被實施風險警示的風險,以及摘帽的可能性。

此外,今年以來,ST海航、ST基礎、ST紅太陽、ST交投等也獲不少機構調研。ST海航近日公布的調研信息顯示,中金公司、天風證券、興業證券等頭部券商機構,景林資產、千合資本等知名私募以及人保資產、泰康資產、陽光資產等大型險資參與了調研。在調研活動中,機構對公司主業恢復,何時摘帽以及整個行業的情況比較關注。

機構調研ST板塊公司更多的是通過調研該公司了解整個行業的一些變化,而不是為了加大ST股票的配置。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有些ST公司負債累累,賬面上虧幾個億或十幾個億很常見,就算有機構調研,也不會為它的高負債買單。在退市制度不斷完善的背景下,該清退的公司就應該清退,這樣才能形成進退有序、大浪淘沙的市場格局,也是注冊制改革希望達到的效果。


ST類股票的風險仍不容忽視

曾幾何時,由于上市公司是一種稀缺資源,不少未上市的公司往往會選擇借殼上市。由于“借殼”預期的存在,“炒殼”風氣盛行,價格信號扭曲,影響市場功能發揮。

“ST股大部分都屬于空殼公司和僵尸企業,被錯殺的概率很小。隨著注冊制全面推行,退市公司的數量還會大幅增長,這將成為一個新常態,而退市的股票主要來自ST板塊,投資者如果去爆炒或者買殼借殼,這個風險很大。”董登新對記者表示,ST股被爆炒可能還與退市制度當中的一個重大漏洞——重新上市有關,退市后有少量公司以優厚的條件重新上市,而不是走IPO這個大門。

董登新進一步指出,ST公司退市后,能回歸市場的概率非常小,投資者如果賭重新上市這個概率的話,純屬是一種賭博行為,普通投資者應該敬而遠之,切莫參與ST股的賭博或者炒作。

桂浩明也明確提醒,ST類股票畢竟屬于風險品種,相關公司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不能覺得只要是ST類股票,就一定會有翻身的機會,這種歷史早就過去了。

(證券時報記者唐維對此文亦有貢獻)

編輯:萬健祎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為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系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中方信富公眾號
更多資訊關注
中方信富公眾號
圖片
推薦內容